Copyright (c)2004-2014  XX企业的网站
沪ICP备XXXXXXXX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站导航
当前位置:
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成功开展多例颅脑CT灌注成像
来源: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 | 作者: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 | 发布时间: 2024-03-12 | 24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邀请东软公司高级工程师、临床工程师、影像学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卢会勇为我院临床医生及影像科工作人员进行“CT灌注成像”、“CT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的应用”等相关内容的培训。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卢老师指导下成功开展颅脑CT灌注检查5例,风险评估良好,得到患者及临床科室的一致好评,次日对五名患者进行回访,患者身体状态良好,无不良反应。

       自主完成4例颅脑CT灌注成像。经卢会勇老师评估后,检查效果良好,图像质量及数据完善情况优秀。

图片

图片

       医院通过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让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能做上颅脑CT灌注成像检查,切实为全旗人民健康谋福祉。

灌注成像的临床意义

       现代影像学从主要反映解剖形态学改变向着既能反映宏观形态、又能揭示微观代谢及功能状态演变的方向发展定量及半定量分析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就可以量化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同时揭示疾病的病理过程。

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通过动态CT值的曲线变化和图像处理技术,反映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信息,为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CT灌注成像技术最早应用于脑缺血评价研究。

脑灌注成像发展

       1980年,Axel N首次研究CT灌注成像测量脑血流量。其原理主要是放射性示踪剂稀释远离和中央容积定律(central volume principle):VF=BV/MT   碘对比剂基本符合非弥散型示踪剂的要求,所以可以借用核医学灌注成像的原理;1991年,Miles等首先提出了CT灌注成像的概念。放射性示踪剂稀释方法要求示踪剂完全与血液混合,并随血流分布且始终保持在血管内(血管外丢失必须被校正)。因此,选择静脉内注射碘对比剂可以满足要求。